【展覽名稱】漫步太陽系特展
【展覽地點】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臺中市北區館前路一號)
【展期】2018/6/29~2019/2/17
【票價】全票200元,學生及團體票150元
【導覽】10:00,11:00,14:00,15:00
【官方網站】http://web3.nmns.edu.tw/Exhibits/107/SolarSystem/
----------
「身似芥子須臾逝,心懷宇宙天地寬。」
這句話應該是出自孫館長之手,相較偌大的宇宙,人的一生的短暫,真的是白駒過隙。
對比無法想像何等廣袤的宇宙,人的存在和質量是那樣短暫而渺小。
看完展後,我幾乎每天晚上都會望望星星和月亮,然後上網找好多天文主題的影片,也幾乎每天都在刷NASA的app。
我從很小的時候就好喜歡科博館和天文館,長大後也非常喜歡各種展覽。
這次的天文展真的是一看到新聞就非常期待,展覽也沒讓我失望,還去看了兩次!
看完展真的很欽佩館長是一位在學術上很嚴謹,在教育上很用心,而策展又是那麼浪漫的學者。
這次展覽真的太多巧思了,許多空間的巧妙安排,讓人對宇宙空間的排序有了鮮明的對應。
以下就分享我的看展筆記和展場的照片:)
【使用文具】
手帳:MIDORI MDPAPER A5方格
用筆: ZEBRA SARASA 0.5棕色
【手帳紀錄與觀展筆記】
❶ ② ③ ④ ⑤
這次手帳共寫了五頁。
整理過程真的很愉快,也複習了學生時代畢業後就鮮少接觸的地球科學,妝點上用了好多古典風格的素材。
標題使用的是 @enikkii 的七月日付,也是我非常喜歡的星象主題,實在超級喜歡❤❤❤
----------
▼手帳上半部
我看展的時候,第一位跟的導覽老師是從天文學的歷史開始說起故事。
天文學從古代肉眼觀察開始,而至系統性的觀測和紀錄。
隨著科技的發展,藉由儀器的發明,讓天文學的發展有更大的前進。
後來因應紫外段波科技的發展,對天文的觀測已不只是可見光。
進而有更繁複的科學紀錄和研究,並發展到近代親赴外太空的實地研究。
星月皎潔間,想像著古人望著星空的情境非常遼闊。
無論是上呈天意,或是在茫茫大海或沙漠尋找生路,或在下一季象徵水草豐美的恆星升起前,找到回家的路。
----------
▼手帳下半部
一進場立刻會攫住目光的,就是本展的重點展示:8K投影的太陽影像,相當光彩奪目。
這是館長藉由之前在NASA任職的人脈,爭取了這段令人嘆為觀止的紀錄片。
背後許多小故事聽起來真的是很感佩這些學者推廣天文知識的熱情和用心。
--------------------
▼展場照片:太陽觀景平台(AIA 304 A 波段)
照片只是手機拍的,實在很難呈現出看到影片的震撼及壯觀,說不完的療癒和驚艷。
望著太陽的影片真的會望到出神,不斷地讚嘆造物者的神奇。
--------------------------
▼展場照片:太陽觀景平台(AIA 141 A 波段)
我特別喜歡這個時段的太陽影片,太陽像是不斷開著花似的,非常非常漂亮。
每一天,這個獨一無二而耀眼的恆星,不斷燃燒自己,溫暖這個世界,照亮我們生存的大地。
燃燒著比寶石更耀眼的光芒,璀璨著比繁花更茂盛的姿態。
-----------------------
▼展場照片:太陽動力天文台的波段
雖然後來才知道是因應不同波段而加工上色的影像,太陽並不是本身該被介定為紅色或金色。
可是實在好漂亮啊…令人目眩神迷,每道閃燄都有著無盡的光能和力量。
----------------------------
▼展場照片:太陽觀景平台(其他影片)
這個太陽觀景平台的大螢幕,其實還有隱藏版的內容噢!
在11:45和16:45會播放比較人文主題的影片,非常壯觀,請一定要抽空欣賞。^^
------------
▼展場照片:星空步道
「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
這個區域介紹了幾位重要的天文學家,在這之前,其實我只認識伽利略和哈雷。
天文學家是那樣看似浪漫,而又孤獨的職業,萬物皆寂的漫漫長夜,才是他們大展身手,探索未知的黃金時刻。
(詩句的最後兩字湊一起是「宵夜」,也有種隱藏版的小趣味XD)
--------------------
▼展場照片:夜空下的寂寞心靈
這句話令人會心一笑。
設計這樣的標題來介紹天文學家們,真的又可愛又有點淡淡的感傷。
------------
① ❷ ③ ④ ⑤
這頁手帳紀錄了各天體的資料。
我一直很想寫這樣的感覺的筆記^^每個星球大家一起排排站。
各個星球的大小和距離當然不是照比例的,但距離太陽的排序是正確的。
大致上是太陽,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小行星帶,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古柏帶,歐特雲。
我使用了mind wave的貼紙包,這組真的太棒了❤我真的非常非常喜歡,是太陽+八大行星和冥王星 。
而且非常精緻,連冥王星的愛心紋路也有描繪出來噢!
不過我用的是攤開A4大小的筆記本,可惜運行軌道畫不進去,以後有機會再試試看怎麼呈現。
--------------------------
▼手帳下半部
這頁手帳的下半部是類地星球。
簡單來說,類地星球就是像地球這類以岩石為主要成分的行星,如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等。
比較靠近太陽,因此高溫凝結岩石,金屬,體積較小但因結構扎實,所以自轉慢。
▼近拍照
-----------------
▼手帳上半部
上面那頁手帳內容,是類木行星和更遠的古柏帶之外。
類木行星意指像木星這樣氣態行星,如木星,土星,天王星及海王星等。
離太陽系較遠,故僅有氫,氮能凝結。
自轉快,較無固態表面,多具行星環結構。
至於冥王星......
我想應該也有人跟我一樣,學生時代學的是九大行星吧,但冥王星後來被除名了😂啊嗚
我妹妹說KERORO曾經有一集就是在探討冥王星被除名的故事(好久沒看了,竟然這麼科普的劇情!)
希望大家不要忘了冥王星噢!(虎目含淚)
▼近拍照
------------------
▼展場照片:俯瞰太陽系展區
展場正中央是由許多資訊屏風組成的,呈現了非常多令人嘆為觀止的影片和照片。
介紹太陽系八大行星的展區也非常漂亮,風格是很寧靜典雅的,而說故事的節奏是循序漸進的。
從離太陽的排列一一介紹美麗的鄰居,還有好多珍貴的史料照片。
這些有趣的小故事和美麗照片就留給大家實地去看看了。
展場的設計也是非常有巧思的。照片中的柱狀屏風其實就劃分了界線。
黃色柱體區展示的是類地行星(如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等等)。
藍色柱體區則展示的是類木行星(如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等)。
---------
① ② ❸ ④ ⑤
這頁手帳私心寫了幾個關注的行星。
特別喜歡天王星,幾乎躺著公轉的樣子實在太可愛了❤
另外也用了OURS森林好朋友的新品:旅者足跡及博物館藏紙膠帶。
實在太適合妝點天文主題的內容了。
筆記裡比較詳細的內容,容後分享。
------------------
▼手帳上半部
▼手帳下半部
因為分別有想寫的內容,所以分成區域是最一目了然的方式。
剛好手上的星球貼紙都有可以對應的天體,是最好的標題貼^^
--------------------------
【土星】
▼展場照片:卡西尼號和土星
土星環原來最早被伽利略所發現,但他以為只是觀測面的部分被吃掉了!
後來的學者才提出了環的概念,而且土星環還是由許多小環組成的。
卡西尼-惠更斯號的小故事也蠻感人的,他們回傳了許多美麗的照片。
當卡西尼號預估所存燃料幾乎用盡後,決定結束任務。
但為了不讓卡西尼號身上可能帶有的地球細菌影響到其他星球的生命,於是自撞土星的大氣層,結束辛勤的任務。
這段故事看到的時候讓人有點鼻酸。
--------------------------
【天王星】
▼展場照片:天王星的紅外線影像
天王星之名,源自天空之神,在1781年被赫歇爾發現。
赫歇爾的本業其實是音樂家,但因為對天文觀測有了極大興趣而自製望遠鏡,進而發現了天王星。
天王星用肉眼看是美麗的藍色,是因為甲烷吸收了紅色光線。
天王星也有著行星環,非常漂亮,有著13圈。
▼展場照片:天王星
這張是展場裡我最喜歡的照片,美麗、孤獨又有故事性。
目前唯一最接近天王星的觀測,是1986年的航海家2號,只是三十餘年過去了,下次又要再等多久才有飛行船拜訪呢?
--------------------
【海王星】
▼展場照片:海王星
海王星雖然初步被伽利略發現,但他以為是恆星。
其後才被以牛頓力學計算出存在,而後無被觀測到。
至於究竟是被亞當斯或勒維耶發現,真的也是蠻難定奪的歷史。
有趣的是,海王星是太陽系中離太陽最遠的行星,卻有著太陽系最強的風暴。
相較地球最大的風速約每小時118公里,海王星可達每小時2100公里!
---------------
【冥王星】
▼展場照片:冥王星
(因為展場的看板比較斜,拍不到正面,本張照片取自NASA網頁)
因為運用數學計算出海王星的存在後,天文學家們更汲汲營營尋找第九大行星:X行星。
我學生時代學的也是九大行星,結果他後來改為矮行星了。
在發現比冥王星更大的鬩神星,重新定義出行星的條件後,冥王星無法構成"清除軌道的其他天體"的要件,因此被表決除名了。
2006年新視野號發射,前往觀測冥王星,也帶了一些發現者湯博的部分骨灰,讓他可以親自造訪這個他發現的地方。
新視野號後來有拍到冥王星的愛心地帶,非常可愛!
▼展場照片:太空船前往冥王星
對比太陽與周遭行星(正中央那一圈),冥王星真的好遙遠啊!
▼展場照片:麥克布朗教授
第一眼覺得這位科學家笑容可掬,一定是一位認真又和善的學者。
但冥王星會被除名,也是因為他發現了鬩神星,不得不重新定義行星。
據說連他的女兒都不願意原諒他......科學家父親有時也是蠻難為的。
所以認真的老爸至今仍努力探詢天空,誓把第九行星找回來。
----------------------------
▼展場照片:天文圓頂劇場
展場裡有兩個地方可以聽到孫館長親自錄音的介紹。
一個是天文圓頂劇場,一個是火星巴士。
我很喜歡這個仰望天空般的劇場,真的做得很漂亮(沙發也又軟又舒服....)。
天文圓頂劇場共有三支影片,分別介紹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的故事。
這三支影片我都反覆看了很多次,內容是很風格很復古的動畫。
搭配上孫館長的旁白,實在太棒了。有空請一定要細細品味^^。
---------------
① ② ③ ❹ ⑤
這頁手帳記錄了主小行星帶、古柏帶及歐特雲。
也寫下來看了一些展場影片和搭乘火星巴士的心得。
---------------------
▼手帳上半部
▼手帳下半部
--------------------------------------
【主小行星帶】
▼展場照片:太陽系的小天體聚集區
在火星和木星軌道間,有一處有著大量石質小天體構成的圈環帶。
因為很密集,所以被稱主小行星帶。
成因有很多種,其中一種說法是源自木星的影響。
在太陽系形成初期,木星形成後,因為他強大的潮汐力產生拉扯的力量,使附近的小行星無法形成單一行星,或使這些小天體相互撞擊,而形成了無數碎石。
這些碎石於是繞著太陽,形成了主小行星帶。
----------------------
【古柏帶】
▼展場照片:古柏帶
古柏帶和歐特雲,其實都是這次特展才知道的地方,真的遠得不可思議。
古柏帶是短期性彗星的來源,在海王星軌道之外,冥王星的所在就非常接近古柏帶了。
相較於主小行星帶為地球帶來了許多小隕石,古柏帶的天體因為離太陽較遠,多為冰構成。
目前人類最遠的照片,就是新視野號探索古柏帶時所拍下的,已經離地球約61.2億公里了!
----------------
【歐特雲】
▼展場照片:彗星
歐特雲是一個圍繞著太陽,並以大量冰質微行星組成的球體雲團。
他也是長期週期性彗星的來源。
歐特雲有多大呢?目前離太陽系最遠的也飛得最快的航海家一號,預估還要飛行300年才能穿越古柏帶抵達歐特雲呢!
而航海家一號穿越歐特雲,預估還要再飛行三萬年才會到銀河系的邊界呢!
此外,歐特雲的邊界距離太陽約10萬天文單位,是太陽引力能影響的邊緣。
然而太陽在整個宇宙中並非最大的恆星,比太陽更大的比比皆是。
想想這些真的是無法想像的天文數字,宇宙實在大得令人無法想像。
--------------
▼展場照片:太陽系的大小
太陽系實在很大很大很大(無限輪迴)啊!
--------------
▼展場照片:火星巴士外觀(取自科博館網站)
火星巴士是模擬人類登陸火星後會看到的景象。
荒蕪的天際,寧靜的天地。還有看到忙碌的好奇號路過呢!
在搭乘火星巴士後,難免最後都會討論到這個議題--
火星會是人類的下一站嗎?
即使火星的環境再怎麼可以被生物接受,最美的最適宜的,還是我們居住的這個唯一的地球啊!
-----------------------
① ② ③ ④ ❺
手帳最後一頁就放了票根和在展場拿的DM。
小時候我就很喜歡科博館了,覺得知識傳遞方式是非常生動而立體的。
當然現在要獲取知識的方式,比以前多元太多太多了。
可是還是很喜歡博物館😊也好喜歡看展覽,很喜歡用系統化或具體化方式接觸新事物的感覺。
---------------
▼票根們
這個特展我去看了兩次,另外家人和朋友也很好心把他們的票給了我。
我一共有五張票,就有四款是不一樣的。並不是現場印刷的制式票。
這點讓人覺得館方很用心,而且現場還有兩款紀念章可以收集。
---------------------
▼手帳下半部
我也非常喜歡科博館在規劃導覽的用心。
每天都有很多場次,每位導覽老師的表達方式和講解都不一樣,即使是一樣的素材,卻令人百聽不膩。
正中央的天王星貼紙,就是我第一次去看展的時候,其中一位熱情又美麗的導覽老師給我的。
兩次特展也分別去玩了一下VR設備,也去常設展走走。
------------------
▼手帳上半部內頁
------
最後分享一下這次用到的貼紙們,平常看到天文元素的素材就想蒐集,這次就把他們拿出來用^^
左邊:MIND WAVE
中間:Q-LIA
右邊:Q-LIA
價格大概都是100元上下,網拍或日貨小物店都可以留意一下^^
-----------------------------
回頭一想,相較孤冷或逕自燃燒自我的其他行星,就覺得地球真的好美好美。
天空是蔚藍的,海洋是綻青的,森林是蓊綠的,花朵是華美的,生命力是無限的。
人生一世,如白駒過隙,活在浩瀚天際下,社會的繁忙卻讓人禁錮在現實中。
仰望星空的心境是豁然開朗的,即使漫步偌大到無法想像的宇宙,每個人的存在,都是那麼微小而寂寞的事。
總之,超級推薦給大家:)誠摯推薦漫步太陽系特展。
也歡迎來我的IG一起討論文具和展覽^^有新的筆記都會先更新在這裡
https://www.instagram.com/egyptforest/
——
如果您喜歡這樣的文章。之前看展筆記相關文章還有這幾篇,歡迎點閱
留言列表